雙腳踏上龐貝(Pompeii)古城的剎那,如同穿越了時空隧道般,
我回到了二千年前的羅馬時代。
兩千年前的繁華都市於穿越城門後赫然呈現。
西元79年的8月24日,維蘇崴火山以驚人威力襲捲龐貝古城,
熾熱的岩漿從山口流向山腳下的龐貝城,所經之處頃刻成為焦土,
二千多位居民從此沈睡龐貝古城地下。
在西元1763年考古學者發掘了一塊刻有Pompeii(龐貝)字樣的標牌,
此後百餘年間,陸續發掘大量工藝品、繪畫、雕刻和建築資料。
這座長眠在地下近兩千年的古城,部分又重見天日了。
1997年聯合國將龐貝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,
如今成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旅遊勝地之一。
整個城市的布局,包括商業區、住宅區、市政廣場和神廟區,
以及城外的別墅,相當完整的反映出當時羅馬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狀況。
其實龐貝城最吸引人的是尋常百姓的生活,史學家推論,
龐貝城可能是古羅馬的休閒逸樂城,而漫步在古城的遺跡中,
仍可以清楚地看到斑駁的春宮圖,還有小隔間,
可見就是現今歐洲所謂的紅燈區(綠燈戶)。
貴族的住家是花園洋房,主要是希臘的建築型式,
而在斷坦殘壁中依稀可以看出當年的風華。
陳列的遺體中,所呈現出來的驚恐無助的神情,
不難感到一幅慘絕人寰的景象。
2012年6月11日我在古城激動又悲傷地憑弔那盛極一時的羅馬文化。